鑫捷科技(Webplus)專精於AI整合、資訊安全、系統與網路建置、虛擬化、大數據分析及軟體開發,提供一站式企業IT解決方案,服務涵蓋從網路連線到端點安全,涵括雲端資訊整合、資料備份、系統備援規劃等,協助臺灣及海外政府機關與中大型企業客戶規劃與整合資訊系統,共創資訊科技新未來。
隨著大型語言模型(LLM)如 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 的快速發展,背後的運算需求也持續攀升。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,就是記憶體容量不足。傳統 GPU(繪圖處理器)的記憶體雖然速度快,但容量有限,當模型越來越大時,就很難有效支援。
為什麼記憶體會成為瓶頸?
簡單來說,大型AI模型需要同時「讀取」和「處理」海量資料。就像一個學生準備考試,參考書越多,桌子(記憶體)就需要更大。如果桌子太小,就必須不斷換書,效率自然大幅下降。
兩大記憶體擴展路線
目前業界主要有兩種方式突破這個限制:
1. 多元化記憶體架構(分層記憶體設計)
讓 GPU 搭配更大容量、不同層級的記憶體(如 HBM、DDR、CXL),把「快取、常用資料」放在高速記憶體,「次要資料」放在較大但速度稍慢的記憶體。
優點:兼顧速度與容量。
2.外部記憶體延伸(Memory Pooling / 擴展技術)
讓多顆 GPU 之間共享記憶體,或透過高速網路讓 GPU 連接更多外部記憶體。
優點:打破「一張 GPU 只能用自己記憶體」的限制,資源可更靈活配置。
目前有哪些品牌採用?
- NVIDIA:推出 Grace Hopper 超級晶片,能整合 GPU 與 CPU 記憶體,提升 AI 運算效率。
- AMD:發展 ROCm 平台,支援多GPU共享記憶體的應用。
- 英特爾(Intel):推動 CXL(Compute Express Link)技術,能讓伺服器共享不同硬體的記憶體資源。
- 雲端服務商(AWS、Google Cloud、Microsoft Azure):已開始在雲端環境導入記憶體擴展技術,協助企業更彈性運用 AI 模型。
企業該如何因應?
1. 使用雲端 LLM 服務的企業(多數公司)
若企業僅是使用 OpenAI、Google、Microsoft 等雲端服務提供的 LLM,實際的運算與硬體挑戰由服務商負責,企業幾乎不用擔心記憶體瓶頸。可將重點放在如何善用 LLM(如客服自動化、內部知識檢索、文件摘要),而不是投入硬體。
2.科技與研發導向企業
若公司要自行打造 LLM,就必須面對記憶體瓶頸問題,建議關注記憶體擴展解決方案 與 GPU 廠商的產品規劃,評估是否需要 CXL 記憶體技術或分離式架構,提升大規模訓練的可能性。以確保能持續擴展模型規模。
記憶體瓶頸是 LLM 發展的核心挑戰之一,目前的兩大解法(多元化記憶體架構、運算與記憶體分離)已逐漸成熟。對大部分企業來說,短期內影響有限,但理解 AI 技術走向、選擇合適的應用策略,將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。
資料來源:iThome,由 WebPlus 改編彙整。
歡迎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繫>>立即聯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