鑫捷科技(Webplus)專精於AI整合、資訊安全、系統與網路建置、虛擬化、大數據分析及軟體開發,提供一站式企業IT解決方案,服務涵蓋從網路連線到端點安全,涵括雲端資訊整合、資料備份、系統備援規劃等,協助臺灣及海外政府機關與中大型企業客戶規劃與整合資訊系統,共創資訊科技新未來。
臺灣數位發展部(MODA)在 2025 數位政府高峰會中,提出了「智慧國家」的新願景,強調未來的核心基礎在於算力、資料與人才。這不只是單純的科技推動,而是結合政策、產業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長期戰略。本文將整理高峰會的重點,並加入外部資訊與國際比較,最後也提供國內企業的行動建議。
為何此刻提出「算力、資料、人才」
過去政府的數位服務,大多從單純的線上化開始,例如把臨櫃業務搬到網站或 App 上。接著,發展到「人生事件」的一站式入口,讓民眾在辦理如結婚、生子等人生階段服務時能一次搞定所需的文件與流程。如今,數發部希望能更進一步,朝「主動型智慧服務」邁進,也就是政府能主動分析並提供個人化的數位服務,減少民眾自行查找與申請的時間。
要達到這樣的願景,背後必須有強大的 AI 算力支撐、可信任且多元的資料來源,以及能真正理解數據和應用情境的人才。這就是三大基礎的核心意義。
1. 算力(Compute):國家級 GPU 支援
「算力」是指電腦運算能力,尤其是 AI 模型訓練與推論所需要的 GPU(圖形處理器)資源。訓練一個大型 AI 模型往往需要數千張 GPU 同時運作,對新創或中小企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。因此,數發部推動「AI 算力池」計畫,提供免費或補助的 GPU 資源,讓企業和研究單位可以在公共平台上進行模型訓練與測試。這不僅降低了 AI 研發的門檻,也能讓更多業者嘗試創新應用。
2.資料(Data):從開放政府到個人化 MyData
AI 的效能除了依賴算力,也高度仰賴資料的品質。臺灣目前已開放超過 5.5 萬筆政府資料集,涵蓋交通、能源、實價登錄等領域,這些資料為企業發展 AI 提供了養分。但光有資料不夠,還需要資料能被有效地治理與應用。
其中,值得一提的是「MyData 平台」。這是一個讓民眾能安全管理並授權使用自己個人資料的系統,例如當你要申請補助或福利時,不必再準備一堆紙本證明,只要同意授權,政府就能直接透過 MyData 幫你調用所需的資料。這不僅提升效率,也讓資料的使用更透明、更可控。
數發部也正規劃「AI 訓練語料庫」,彙整並整理在地語言與領域專業資料,讓未來的 AI 能更懂台灣人的需求,避免完全依賴國外資料而出現文化或語境落差。
3.人才(Talent):培養跨域數位專才
最後一塊基礎是「人才」。AI 和數位轉型不僅需要懂技術的工程師,更需要能理解產業需求、能把資料轉化為價值的跨域專才。數發部規劃針對公務員的數位職能訓練,讓政府內部能更熟悉 AI 與資料治理。同時,也推動與產學合作,鼓勵業者提出實際場域的應用案例,共同培養具備數據素養、法律意識與商業應用能力的人才。
已對應智慧國家計畫的臺灣企業案例
目前已有不少臺灣企業對應智慧國家政策:
- 台積電(TSMC):除了半導體製程外,積極投入高效能運算(HPC)與 AI 晶片研發,支撐國家算力需求。
- 中華電信:建置全台最大雲端資料中心,並推出 5G+AI 智慧應用,支援智慧城市與產業數位轉型。
- 緯創(Wistron):投入智慧醫療與資料平台,協助醫院進行 AI 輔助診斷與數據分析。
- 台灣大哥大:推動 5G 與物聯網應用,串聯交通、能源與零售場域的數據應用。
這些案例顯示,企業已經開始與政府政策互相呼應,將智慧國家的概念落實到產業中。
智慧國家政策之國際對照
國內企業如何配合政策?
智慧國家的建構不僅是政府責任,企業也扮演關鍵角色。以下是幾個行動方向:
- 強化算力應用:企業可善用臺灣本地雲端與 HPC(高效能運算)資源,減少對境外雲平台的依賴,並提升 AI 相關產品的效能。
- 投入資料治理:建立內部的資料治理機制,確保數據蒐集、使用與共享符合法規,同時提升資料價值。
- 培養與留住人才:企業應與政府、學界合作,設立培訓計畫,並提供具競爭力的職涯環境,避免人才外流。
- 資安防護:在推動數位轉型時,資安必須同步強化,特別是針對資料跨境流通與 AI 模型的防護。
數位政府高峰會揭示的智慧國家發展藍圖,為台灣指明了方向:算力是基礎、資料是燃料、人才是關鍵。透過與國際經驗比較與本土企業案例,我們看到台灣正在走一條「自主核心+國際連結」的路線。這對企業來說,既是挑戰,更是機會。只要能在算力、資料與人才上找到切入點,台灣企業不僅能在國內生態中茁壯,更有機會在國際智慧國家競賽中展現實力。
資料來源:iThome、Smart Nation、GDPR、MSIT、由 WebPlus 改編彙整。
歡迎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繫>>立即聯絡